海峡两岸词语差异趣谈
人民网  郑启五
2003-4-4
 

  收到桃园吴惠民邮友寄来台湾新一套个人化邮票──“结缘”的首日封,发现人家不但“个人化”的措辞与祖国大陆的“个性化”有差别,而且在“首发式”的措辞上又有一种新的表达,叫“发行典礼”,真是别具一格!“首发式”、“首发式”地叫惯了,突然遭遇了这幺一个叫“典礼”的,还真有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个“典礼”是出现在该首日封的“桃园临时邮局”的纪念邮戳上,戳上的文字为“结缘邮票(个人化邮票)发行典礼”。记得台湾最佳邮票的评选活动叫做“邮票选美”,鲜活中带着点调皮或诙谐,已经让人忍俊不禁,今个儿的“典礼”更是一派热陶陶的喜气,快乐集邮的ABC似乎尽在其中。
  宝岛这套“结缘”邮票不但设计上是以多彩而亲和的“中国结”作为主图,而且几枚邮票的票名也极富传统色彩,你瞧,“招财进宝”、“花开富贵”、“福添贵子”、“万寿长春”、“四季如意”、“吉庆有余”等等,无不充盈着浓浓的中华文化远源流长的民俗情怀!
  海峡两岸的邮路在隔绝与受阻长达近四十年之后,通邮的双向道于1989年6月10日起已基本绕道通行。长期的隔阻造成海峡两岸的语词产生了一些差异,或称为不同的措辞,其中自然也包括部份邮政用语。例如大陆的“邮递员”对台湾来说是新名词,台湾目前仍一直沿用旧称──“邮差”。同样台湾的“邮务士”一词对大陆来说也很新鲜,它在大陆的同义词是“邮政职工”。大陆正在紧锣密鼓实施的“邮政编码”,台湾称之为“邮政区号”,两词意思完全相同 ,翻译成英语,皆为Postalcode。在“快递”项目上,台湾开办有“快捷邮件”和“限时专递”两项业务﹔大陆则有“邮政快件”和“特快专递”。两岸用语表达有异,具体做法上也不尽相同。台湾还有“野鸡快递”一说,是对私营的“民间快递”的贬称。在普通邮件的分类上,台湾称“盲人读物”为“盲人文件”﹔台湾的“新闻纸类”与大陆的“大宗印刷品”近似。大陆的“邮政储蓄”在台湾 的称法也有一字之差,叫“邮政储金”。
  在集邮业务上,差异更多。大陆日戳上有“集邮”二字的被称之为“集邮日戳”﹔而台湾的邮戳以“干支”字样代表类别,其中“癸”字代表“集邮”,因而台湾的“集邮日戳”就有“癸字戳”一说。
  在两岸的新邮预报上,不同的规范用语至少有如下四组(前为大陆,后为台湾,下同):邮票规格/图幅﹔整张枚数/全张枚数﹔志号/套号﹔印刷厂/承印厂。还有同一题目的邮票分年度发行,每年发行的那一套大陆称之为“组”,而台湾则用“辑”。如大陆1989年发行了《水浒》邮票第二组﹔台湾1988年发行了花卉邮票第四辑。
  两岸在邮品品名上的差异有:小本票/邮票小册﹔邮折/邮票卡﹔邮资封/符志封(或邮票符志封)。外来语意译表达的各异与音译用字的不同,也影响了集邮朮语的异同。如大陆译语“航天飞机”,台湾译语为“太空梭”,因而邮品“航天飞机带运实寄封”在台湾就称为“太空梭带运实寄封”了。著名的美国Scotte邮票年鉴,大陆音译为“斯科特”,台湾音译为“司各脱”,两词竟无一字相同,不谙英语者可别搞错。我曾长期(1982─1992)研究海峡两岸语词的差异,并出版专着三部(其中一部为合作)。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曾写有《海峡两岸集邮用语差异》,发表在《沈阳邮报》,后被《中国集邮年鉴》1990卷收入,后又被好几位“文抄公”看上,实在无可奈何。改变研究课题10年后,仍作为大陆主要专家之一出席了2002年8月在昆明召开的两岸学者关于语词差异的高级研讨会,于是再度燃起语差研究的激情。
  读2002年9月10日《新民晚报》,见《上海弱智选手喜笑颜开两天共夺14金显示强者风范》之标题,先是觉得有点滑稽感,进而极不是滋味。而《厦门日报》9月26日涉及同一个群体的的消息标题为《智障者就业先充电》,个中措辞一改其观。“弱智”与“智障”是海峡两岸的一对差异语词,我们的台湾同胞率先使用的“智障”从构词和字义的取舍组合上,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都优于“弱智”一词。这一对差异语词源自“残疾”和“残障”,它们不但派生出“弱智”和“智障”,还派生出“弱视”和“视障”。“残障”要优于“残疾”,“疾”字有病态之嫌,多少带有贬义!而“弱视”和“视障”的差异表面上似乎没有明显的优劣。但“视障”的函盖面比“弱视”要广,包括了“盲人”这一块,而且在词风上更为端庄。《厦门晚报》在10月9日《校正生命的乐章》一文中,有涉及毕业鉴定的文字“该学生充分展示了一个视障青年的自强、自信……”这里在文字表述上含糊了弱视与盲人的界线,显示了毕业鉴定与医学鉴定不同的措辞风格,我以为是可取的。厦门近年似乎成了接受台湾新语词的集散地。
  “幼儿园”和“幼稚园”是海峡两岸又一对形成差异的语词,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黄沛荣教授认为,大陆的“幼儿园”一词要优于“幼稚园”,特别在派生出的“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时,大陆的“幼儿教育”一词在词义的明确上更胜一筹。
  大陆的“激光”和台湾的“镭射”双双译自LASER,都有很强的表现能力,而早期的音译词“莱塞”则基本被淘汰了。而大陆的“集装箱”在词义的明确上要优于的台湾同义的“货柜”一词,但前者派生出的“集装箱牵引车”、“集装箱车”则比较拖沓拗口,不如“货柜车”来得简洁。
  20多年来,大陆和台湾的一对对语词差异的碰撞实际上并没有造成什幺谈话的障碍,它们在两岸同胞日渐绵密的文化交流中要幺悄然消失,要幺撞出趣谈的火花(一如“个人化邮票”与“邮票选美”),大陆和台湾同胞不知不觉竞相使用对岸差异语词的情况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全方位”、“与时俱进”等在台湾已屡见不鲜,而“瓶颈”、“团队精神”等在大陆也时有所用,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汉语语词张显出一拍即合的活力与魅力,当我们“首发式”用累的时候,不妨用一回“发行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