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  魅力无限
信邮
2003年9月11日
 

    在一些国际或全国集邮展览上,极限类邮集的展框前总是人头攒动,观者有的仔细观看,有的认真地在本子上作记录。全国极限集邮爱好者还创办了众多的民间极限集邮组织和极限集邮刊物。
  为什么极限集邮有如此大的魅力和吸引力?我以为:
  第一,极限明信片可以更大、更细致地表现与邮票相关的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邮票尺寸小则20毫米见方,大则也不过54*40毫米(小型张除外);而FIP评审规则规定极限版所用明信片规格小则为90*140毫米,大则可达105*148毫米。因此,明信片面积是邮票的七八倍乃至20多倍。台湾著名集邮家晏星先生曾生动的把极限片比喻为"放大镜“:‘它将邮票的方寸之微,予以扩大版图,给人以欣赏原图的更大兴趣,无形中提供了一具放大镜,使图中人物纤毫毕露,在‘脍不厌细’的观赏下,定可大饱眼福。”这段精彩的论述点出了极限集邮的魅力所在。
  第二,极限明信片引发了人们探讨、寻觅邮票图案所在地的兴趣。邮票中有些图案是特定的景物,如T.121《中国历代名楼》中的黄鹤楼、岳阳楼等,这些景物十分明确;但也有些邮票图案为泛指题材,如普21“长江三峡”邮票主图表现的是哪个峡的景物?普21"桂林山水"邮票主图表现的是哪一带景物?J.1、T.38、普21-7邮票主图表现的是哪一段的长城?众多经济建设泛指题材的邮票,如J.8《胜利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T.19《发展中的石油工业》等,其中部分邮票图案是否确有其物?……由于FIP邮展评审专用规则规定,极限明信片的盖戳邮局必须与邮票和明信片的题材或主题有紧密的和直接的联系,因此极限集邮者必须先追根溯源找到邮票上事物的所在地,然后才能寻觅到相关盖戳邮局.因此,极限集邮者一直在探索、在寻觅、在考证.例如,经广西李树实地考察,普21“桂林山水”邮票主图表现的是兴坪附近、漓江中游的朱壁滩。
  第三,极限明信片反映了一段凝重的历史。极限明信片能将邮票上事物的历史变迁过程真实地反映出来。如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南海5公里处,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口。图3片真实地反映了老龙头修复前衰败荒凉的景象,长城上杂草众生;图4片展现了老龙头修复后的雄姿,那人海石城以巨型花岗岩条石砌垒,巍然屹立于海水之中。
  图5片展现了1964年11月14日周恩来访苏归来,在北京西苑机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热烈欢迎的场面。邮票发行于1977年9月9日,当时刘少奇尚未恢复名誉,故邮票上仅为3人照;但明信片上面4位领导人亲切交谈,刘少奇身穿黑色长大衣站在毛泽东的左侧,再现了历史的真实。
  第四,极限明信片的制作过程是艺术的再创作过程。极限片的制作要经历选片、贴票、选戳、盖戳等过程,一张完美的极限明信片,蕴含着作者的艺术审美情趣。青岛丁克已单就极限片贴票位置问题就在《极限集邮》上连续发表了3篇大作;文章运用画面平衡美感、透视原理、构图美学等艺术审美知识,畅谈如何处理贴票间距、邮票选位、遮挡部位等问题,开创了极限集邮美学研究之先河。
  上海韩海麟将极限明信片称为组合艺术,并且是"三元多重"组合。所谓“三元"即票、片、戳三要素”,“多重”指组合方式和视角的多方位,并归纳出组合艺术常见手法有随意、刻意、巧借等形式。
  广大极限集邮爱好者在制作极限片的过程中享受了艺术乐趣,提高了鉴常水平,乐此而不疲。
  第五,制作、欣赏极限明信片能发现个别邮票设计中的错误。河南周锋在制作T.29黄杨木雕"飞跃"极限片时,发现明信片和邮票图案一正一反;经与该工艺品制作者上海工艺美术厂侯志飞先生联系,证实“飞跃”作品仅此一件,明信片图案是正确的,而邮票却将实物印反了。
  还可列举出更多的极限集邮的魅力所在,但笔者认为,以上五项是极限集邮吸引众多爱好者的主要原因。可以相信,这些魅力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到极限集邮的队伍,使中国极限集邮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这些魅力也将会鼓励更多的极限集邮者到国际邮展中去摘金夺银,为祖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