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特邮票难上邮政窗口的原因及后果
中国邮币卡网
  焦义志
2003-11-15
 

     邮政窗口不卖纪特邮资票品的原因,主要是由集邮公司从邮政“分离”出去造成的。从邮政来说,它有自己的普票,这些普票足够用于邮寄信件包裹等贴用,如卖纪特票,无疑影响了普票的消耗,尽而使自己的创收受到影响。从集邮公司来说,既然纪特邮资票品,是按一定的结算价从邮政提来,又按什么结算价,让纪特票返回邮政的窗口?更重要的是,集邮公司既然是靠垄断了的全部纪特邮资票品吃饭的,让邮政窗口去卖纪特票品,无疑削减了自己所占的份额,何况,邮政有67000个窗口,各地各级的集邮公司加起来,一共才有多少,如果纪特邮资票品拿到邮政窗口去卖,这全部的集邮公司哪是邮政的“对手”,恐怕大部分的纪特票品都要被这些窗口消化掉,集邮公司吃什么?这里面的事情,有许多纠缠不清的地方。所以,集邮公司与邮政为了使纪特票品结算清楚,为了各自的利益,就难以拿到邮政窗口了。
  纪特邮资票品既然不能上邮政窗口卖了,实质上,等于失去了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甚至乡镇的邮政销售渠道,尽而,也失去了销售市场。我们知道,如果纪特票品能上邮政窗口,不要说,大中小城市里的居民,可就近方便地买到纪特票品,就连乡镇农村,在当地的邮政所,就能买到纪特邮资票品,就象现在买普票,就象各级集邮公司产生以前那样。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纪特邮资票品用于贴信邮寄物品的消耗,也方便了各地人们的集邮。可是,对集邮公司来说,它至多在县城里设一家集邮公司,根本不可能在县属各乡镇去设立集邮公司,对于乡镇的农民,极少有为买几套邮票用于集邮,花了时间,花了车费,跑上百八十里的路,去县集邮公司的,更别说为了贴信了。就是去了,集邮公司有所需的邮资票品吗?往往没有。就是有,里面的工作人员为这几套票卖吗?就是对城里的人来说,设立一家集邮公司,一个人走半条城里的路,去买年年打折的邮票,还按面值买,这样的人现在就很少了,如没有预订,也难以拿到票。这无疑,就导致了集邮人数的减少,集邮人数的减少,又促使邮资票品卖不出去,供过于求,再次打折。
  对于集邮公司,由于纪特票品不能上邮政窗口,公司里除了预订外,嫌零散卖票琐碎麻烦,又不零卖,既使卖,比市场价又高,还缺这少那,导致顾客稀少,实质是,把纪特票品全部当成了集邮邮资票品,因为没有消耗。一方面是,集邮人数急剧减少,一方面是这些年的邮资票品维持高发行量,高面值,开发种类多,造成供过于求。供过于求,就要打折,打折又反过来导致预订邮票人数减少,也导致邮市低迷,集邮投资人数剧减,这又反过来促使邮资票品再打折。可是,集邮公司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只好在增大发行量,增加开发邮品种类,再把面值调高,就这样造成了集邮投资人数减少——邮资票品打折——增发邮品数量及种类、调高面值——再打折——再导致邮资票品集藏投资人数减少往复循环的怪圈。更有一些集邮公司内部的腐败违规分子的贪污行贿,还有每当邮市有行情时,到大中小邮市上的低吸高抛,违规操作,导致了全国中小邮市的消亡,邮人的散失。各地各级集邮公司每年的预订人数有限,也不愿意卖票或零散卖票,既使是卖,也卖不了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的邮市又徒有虚名了,接不了多少货,就是能接集邮公司的货,当地的邮政也不会允许集邮公司打折低价倾销,以免冲击当地邮政的普票,为了完成任务,为了集邮公司内部职工的吃饭,各地各级集邮公司的票品,就只好倒往京沪等各大邮市了。结果是,各地各级集邮公司都瞄准了京沪几家大邮市,
货源常年不断地堆来,本来,京沪这几家大邮市,若包销当地市里的邮票还行,没想到,竟是全国的,本来低迷的邮市就更低迷了。
  就是到京沪等几大邮市买货的外地邮人,是在当地的邮市经营惨淡、难以存在的情况下,在当地邮人大量流失情况下,剩余的、不多的一些铁杆邮人,由于京沪等大邮市长年累月的受到全国货源的冲击,再加上每有邮市行情,不免淘汰一批这些挨套的老邮人,几年过去,这些外地邮人也慢慢地少了,就象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这些老邮人一年比一年少,新邮人去不见有多少增加,自然往京沪等大邮市注入的资金也少了,可是,各地的新老邮品如从爆裂的水龙头里喷出的水,尤其是在年度邮政结算时,更是喷迸而出。邮价直线下挫,是难以避免的。随着一批批邮人的淘汰,以后,京沪等几大邮市如果长此以往,会怎么办?会不会走各地的中小邮市的老路?
  重振集邮事业,寻回流失的邮人,培养新一代邮人,这些问题已到了邮政当局及每个邮人不得不考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