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市场是一个文化市场
《中国集邮报》李茂长
2003-12-16
 

    我们的邮市到底怎么了?
  经历了几度邮市疯潮之后,邮市成为一个投资市场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受到舆论的强力支持。但邮市这种错误定位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邮资票品就变成了炒作的筹码,邮票发行量盲目扩大、邮市周期论的出现、邮品利润透支、个别例子作为一般规律、邮票发行量与市场价格陷入怪圈、邮识贬值。
  如今,该是我们对集邮市场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现阶段,集邮市场炒作行为为法律所允许。但中国的集邮市场终究是一个文化收藏市场,由集邮者的正常需求和供方的自然供给、流通中的自然消耗影响形成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使其能真正体现价值,这才是我国邮市理想的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一个更为健康的集邮市场,需要一个新邮不打折的集邮市场,需要邮票能够随着时间流逝而增值的市场。如果我国在世界级邮展上获奖消息远比某一邮票价格上涨了几元钱有意义得多,如果我们能够将邮市恢复其本位,回归到文化市场中来,邮市的希望仍在,邮市仍有转暖的可能。如果有关部门认识到我国集邮市场存在的问题,真正意识到恢复其文化市场定位的必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我国的邮市仍可能及时走上健康的道路。——编者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恢复集邮活动后,集邮市场的规模日趋扩大并不断成为投资者热切关注的一个市场。继1986年前后掀起了第一波较大的邮市热潮后,1991年夏天又将邮市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而1997年3月的邮市热度已是登峰造极。当时的所有新闻性社会媒体无一例外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了邮市大潮的社会新闻和讨论文章,而且大多文章的观点对邮票的增值效应赞不绝口。不仅如此,大多报纸和电台都开设了邮市专版或专题栏目,以南京为例,仅《南京日报》、《现代经济报》、《金陵晚报》、《服务导报》、《市场报》开设的邮市专版持续时间就长达一年到三年不等。许多城市的电信部门还开设了邮币卡投资人工咨询台,与投资者在电话里直接对话以指导投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邮市成为一个投资市场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受到舆论的强力支持。狂热的投资家甚至在构思邮市远景的同时,开始实施“无纸化”投资操作。对集邮活动而言,真是笑话。一时间,似乎邮票厂都不需要了,只要有一个选题概念、虚构的发行量、想象中的图案就可进入市场操作。自1997年起,邮市经过连续六年的不断降温已接近冰点,大量的新邮在市场中打折销售,如果将邮市定位为投资市场,可以肯定地说,邮市的长期冷落目前仅仅只是开始。因为,沉淀在收藏者手中的大量邮品都还没有出手,他们也需要回报。但如果我们能够将邮市恢复其本位,回归到文化市场中来,邮市的希望仍在,邮市仍有转暖的可能。
  集邮市场的沦落与异化
  我国经十年动乱后恢复的集邮活动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差不多是同时起步的。原先缺乏文化活动的人们在已经起步的集邮活动面前眼睛为之一亮。当时的集邮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一部分人的文化生活。集邮队伍由此迅速扩大,从而引起邮票严重供不应求局面,邮票的价格因此上涨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一些媒体对邮票的增值效应开始津津乐道,这使许多人意识到原先买入的邮票也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而穷怕了的中国人,脱贫欲望空前强烈,邮市骤然涌入一批炒邮大军。如同核裂变,炒邮者越来越多,邮票价格越炒越高,新闻媒体也越来越兴奋,铺天盖地的邮市投资文章倾巢而出。集邮市场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异化变质,从一个文化市场沦落为投资市场。
  投资市场并非坏事,投资者光明正大遵纪守法并非江洋大盗,也无可非议。但把一个好端端的文化市场硬说成是投资市场,它的致命伤在于将集邮活动异化为投资活动,而集邮活动一经偏离原先的正确轨道,它反作用于集邮市场,邮市的崩溃就成必然。值得庆幸的是在全国集邮联的领导下,我国的集邮活动并没有因此受到特别大的影响,作为文化本质的活动仍在各地不断开展。集邮活动得以开展也是邮市的大幸,是今天邮市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
  市场的数量与门类有许多许多,饮食市场、中药材市场、钢材市场、水产市场、纺织品市场等等,而作为文化市场它还包括书画、出版业、戏剧、影视等等,集邮活动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活动。全国集邮联领导的1992年前后的集邮文化大讨论并取得丰硕成果对此已有定论。作为投资行为,任何人都可以投资任何市场,你既可以投资水产,也可以投资饮食业等等。但投资者都是以其服务或产品出售获得利润,水产市场里的经营者并不靠倒卖水产摊位赚钱,水产品也不只在水产商之间炒作。邮票作为特殊商品,但它仍有面对的顾客,这就是集邮爱好者,离开集邮爱好者这个市场就失去生存的条件。邮票的增值功能靠的是集邮活动的不断开展,不是靠炒作者之间的倒买倒卖。但如今的集邮市场实在是变了味,“载人航天”邮品的发行,一些新闻媒体注意到仅仅是这些邮品的增值幅度,而不去评论过邮品所表达出的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邮品本身的艺术价值。邮市在极度冷落下仍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思。
  邮市错误定位后带来什么
  集邮市场成为“投资市场”后,邮资票品就变成了炒作的筹码。即使炒作者认为某套邮票值得炒作时宣传的什么“古典题材”、“出自名家之手”的言论,也只是投资操作行为的一件漂亮外衣。尤其,主管部门没有能力引导邮市走向正轨情况下,除了集邮爱好者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外,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1、集邮活动的贬值效应
  仅仅靠炒作建立起来的价格体系并不牢靠。自1997年后,大部分自1991年后发行的编年邮票沦落到打折的境况。集邮爱好者用面值价格预订的邮票利益明显受到损害。而时下有一种理论:真正的集邮者并不在意邮票打折与否,集邮爱好不会轻易改变。实在荒唐!十多年来的新邮打折使广大集邮者损失惨重,也使中国邮政信誉受损。集邮活动增值功能不复存在,原因就在于一个适应集邮活动的文化市场变异为纯投资市场的结果。
  2、集邮队伍虚假扩大
  邮市被定位为投资市场后,投资者大批涌入,预订邮票者人数大增,而有关部门把这些人统统归类到集邮队伍。而事实上,仅仅在市场中投资的人并不是集邮爱好者,这如同倒卖火车票的黄牛并不是乘车者一样。而集邮活动受到报复后,集邮队伍开始萎缩,就连真正的集邮者也伤心地离开集邮活动。
  3、邮票发行量盲目扩大
  邮票既然是投资的筹码,就可以不考虑集邮者的需求,不考虑供求平衡的原则。2004年的邮票发行量基本与今年持平,而今年大多邮票打折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现实固然与邮政部门的营业指标密切相关,更重要的受投资市场观念影响的结果。
4、邮市周期论的出现
仅仅凭前三次邮市炒作大潮的间隔就认为邮市具有三年小行情六年大行情的周期,与邮市的投资市场定位有密切关系。也为邮政部门扩大邮票发行量找到一个借口。众所周知,我国邮市是政策市,如果政策不具有周期性,邮市又怎么具有周期性呢。既然六年就会有一次大行情,超量发行又有何妨,投资者今天的损失又有何妨?现实并不这么简单。
  5、批发价高于零售价
  只有畸形的邮市才有可能出现批发价高于零售价。投资者对后市具有很高期望值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惜售心理和批发价高于零售价的怪现象。而这也是投资市场的定位结果。
  6、邮品利润透支
  每当新邮票发行后,炒作者认为条件合适就开始炒作,而其价格往往是一步到位,因违背供求原则,而后步步回落。投资者只要预期某种邮票的价格可能达到多高,他就在该邮票发行之初就能开出这个价格。而这个价格可能透支了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可能利润。连基本的游戏规则都没有,市场的境况可想而知。集邮活动增值功能自然也成为一句空话。
  7、个别例子作为一般规律
  生肖邮票超过亿套的天量时,出现一个理由是“13亿中国人每人一个生肖,每人购一枚就超过亿枚”。按照这种逻辑,任何产品只要印上生肖图案,那么其产量就可达到亿件以上。澳门邮票的发行量远远小于祖国内地和香港,据此,有投资者分析澳门邮票的“投资前景十分广阔”,因为十几万套的发行量与全国数百万集邮协会会员相比,其价格应涨到天上才合理。
  8、个别媒体误导
  邮品的炒作需要媒体的配合,一些枪手为某种邮品的价暴涨找出许多理由并写成冠冕堂皇的文章,而且甚至还说已经暴涨的邮品价格刚刚起步云云。更有甚者,个别媒体与个别资金雄厚的投机家相勾结,将正常的市场搅乱,而他们获得“双赢”。媒体的误导使一些人将集邮活动作为投资操作的代名词。
  9、邮票发行量与市场价格陷入怪圈
因炒作的原因使邮票价格暴涨,形成虚假的供求失衡关系,于是扩大发行量,随即却出现价格暴跌,于是减少发行量,这样就形成量小涨价-扩大发行量-跌价-减少发行量-再涨价这样的怪圈。而最近几年则是邮票价格下跌-利好措施-继续下跌-增大利好-仍然下跌-再出台新利好-照样下跌在态势,在跌跌不休声中,邮市在苦苦挣扎。邮市受定位错误的报复只是刚刚开始,超量发行的政策使目前手中的邮票仍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
  10、邮识贬值
  我国许多著名邮商,以服务集邮者为目的,邮识丰富,邮德高尚。但市场中的许多炒作者毫无邮识可言,他们仅仅对炒作行为得心应手,但在邮市乱世中,他们可能比正规邮商获利更多。一个炒作的邮市使许多邮商心理失衡,也使邮市生态环境受到毁灭性破坏。
  11、养懒了邮政部门
  就全国角度看,二级市场成为一个投机性的“投资市场”后,邮政部门增加了一个庞大社会新邮“仓库”,除了集邮者的需求外,大量新邮储存在炒作者手中,这也是新邮长期不能减量到位的根本原因。而一级市场的集邮邮票工作者人数并不多,其营业额却十分巨大。这巨大的集邮业务收入使邮政部门安于现状,缺少了锐意改革的精神,缺少了开拓更多新的邮政业务的努力。一个庞大的邮政网络资源没有很好得到利用,“扭亏为盈”后自我感觉良好。可以说,一个炒作的市场对邮政部门获利也是大有好处的。而炒作的市场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集邮市场恢复其文化市场的定位迫在眉睫
  如果有关部门认识到我国集邮市场存在的问题,真正意识到恢复其文化市场定位的必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我国的邮市仍可能及时走上健康的道路。笔者认为全国集邮联和全国邮政
  部门在宣传上和行动上有意识地做一些纠偏工作,对引导邮市健康向前发展是有益的。
首先,在集邮活动中淡化邮票的增值功能,强化集邮活动的文化意义。总体看,专门的邮刊比社会媒体要做得好得多。宣传集邮活动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对集邮市场的正本清源大有益处,就是对我国集邮活动的长远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通过向社会新闻媒体宣传集邮活动的意义和世界性集邮活动的新闻,藉此使更多的人来全面认识集邮,全面了解集邮。比如我国在世界级邮展上获奖消息远比某一邮票价格上涨了几元钱有意义得多,更值得媒体宣传。如果主持关于集邮栏目的人懂得邮票除了“值钱”外,还有更多的文化内容,有更多的集邮知识,那么相信社会新闻媒体上的集邮栏目一定可以办得更好一些。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现阶段,集邮市场炒作行为为法律所允许。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但既然集邮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那么恶炒邮票的价格的行为就与此是相背离的。因此,大力宣传集邮文化更值得提倡。当然,作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所需要的集邮市场并不因此销声匿迹了,相反我们需要一个更为健康的集邮市场,需要一个新邮不打折的集邮市场,需要邮票能够随着时间流逝而增值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