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收藏“集邮”,文化与增值并重,前几年邮市萧条让3000万收藏大军“缩水”到了1000万,这1000万“铁杆邮迷”经历了真金火炼后,如今又活跃起来。昨天,《扬子鉴宝》集邮专场上,江苏集邮通讯会秘书长、著名集邮家赵毅在侃侃而谈了自己的经验外,
还为本报读者的集邮支招。
天价邮票全球仅21枚
如果告诉你,一张薄薄的邮票,价值240万,等同于一栋别墅,你会信吗?赵毅昨天特别提到这张“天价”邮票,它是清代红印花小壹元邮票,现在全球只有21枚,而中国大陆只在上海的两位民间集邮爱好者手中发现了2枚,另19枚都分散在外。“这枚邮票因为珍稀和名气,所以才会被估价240万,也一举拿下‘中国最贵邮票’的称号。”
拥有“金猴”才叫集邮
和以往的收藏不同,邮票收藏者的年龄跨度相当大,集邮就好像全民运动,有着广大的爱好团体。但它也有自己的行规,譬如说,集邮者手里要是没有一张1980年发行的“金猴”邮票,就实在不能够称作是集邮爱好者。
如此“成名”的金猴邮票是1980年发行的,红底金猴的图案,面值8分,在当时发行的十二生肖系列邮票里面,它是第一个发行的,一整版80枚,当时也就只需要6元4角,发行量达到了500万。记者在赵毅带来的珍品里见到了它。据悉,它在这套邮票里的价格也是最贵的,成为了“领头羊”。在上海,单枚的报价出到了3100元左右,南京更是喊到3200元人民币,整版更是“飚”到24万。相比之下,紧接其后的十一个生肖的邮票就“逊色”多了,11枚加在一起只能有几百元的价值。
集邮看本书能“速成”
收藏最难的就是弄明白收藏物件里的学问,像瓷器收藏知识可能要耗费十几年才能学到里面的精髓,但集邮不同,完全可以“速成”,甚至比其他的“速成”更简易,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就可以搞定。
赵毅介绍到,中国的邮票也被叫做华邮,从1878年最先出现大龙邮票一直到现在,大体可以划分为古典邮票(清代邮票)、近代邮票(民国邮票)、现代邮票(新中国邮票)这三大块,在品种上最为常见就是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此外还有包裹邮票、签字邮票、航空邮票、军邮等。要了解这些学问并非难事,对比相关的书就可以,比如说《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中国民国邮票目录》等。
集邮市场回暖升温
曾低迷多年的集邮市场,在去年下半年回暖后,至今年年初正逐步升温。南京市集邮协会朱秘书长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07年将陆续面世的集邮票品,已成为收藏人士和市场经营者的期待。
据悉,去年国家邮政局制定了两个新政策。一是6个月限售制度,二是采取零售与预订并举的销售方式,集邮市场逐步回暖。2006年邮票年册和一些集邮票品的价格在市场上开始一路上扬。据悉,今年中国集邮总公司计划发行27套纪特邮票,将围绕社会热点、国家重大活动和节日礼品市场,开发“孔融让梨”邮品、记载香港回归十年发展的邮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