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
cpi 周凤迟
2007年2月15日
 

    在新中国所有的邮票中,“庚申年”与“全国山河一片红”是知名度最高的邮票,前者是价值投资的最高代表者,几乎是尽人皆知,后者乃是特殊年代的特别背景的代表者。由于“庚申年”邮票更具有广泛性与平民化的色彩,集邮者每当谈起它的时候都是津津乐道,显示出其独一无二的魅力。
  
前不久,笔者在邮市遇到了一位久违谋面的资深集邮者,与他说到了“庚申年”邮票。据他讲,其最多的时候拥有1200枚“庚申年”邮票,可惜的是都在极低的价位给卖掉了,整版的价格也没有超过100元;尽管是非常地遗憾,但仍旧津津有味,充满了一种喜悦感。
  1980年,祖国大陆受到香港生肖邮票的启发,首次发行了“庚申年”邮票。1980年2月15日问世的“庚申年”邮票,是中国邮政发行的首套生肖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3)提供的数据显示:“庚申年”(猴)邮票的发行量为500万枚,但是其实际发行量还不到400万枚,估计存世量不到120万枚。“庚申年”票发行之初,香港邮商蔡芳详就果断购买了1250版合10万枚(目前的市值达到2.7亿元人民币),面值人民币8000元,此后该邮票稳步升值。1986年5月,他售出30版“庚申年”(猴)票,所得19.5万元买下原来租用的铺位,从而演绎了猴票换楼的传奇故事。
  “庚申年”邮票之所以具有极高的社会知名度,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时每刻都为集邮者与投资者提供了获取丰厚回报的机会,但是能够驾驭其中的投资者堪称凤毛麟角,这或许正是其价格不断被刷新的关键所在。
  那么,“庚申年”邮票因何长盛不衰呢?依笔者的愚见,主要有以下的因素:
  首先是龙头效应在起作用。无论是从纯收藏的角度来看,还是以投资的视角为出发点来讲,第一所产生的市场效应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并且具有唯一的特点。这么多年以来,不管是集邮者还是投资者都在竭力挖掘“猴王二世”,但是至今也没有出现一个能与“庚申年”邮票相提并论的品种,这就是龙头所独有的无形资产价值。“辛酉年”邮票的发行量与“庚申年”邮票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可是,其价格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悬殊呢?笔者以为,这就是龙头所蕴涵着的内在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两者相辅相成,“辛酉年”邮票就没有这个特征。
  其次是“庚申年”邮票的消耗量。消耗量是决定邮票价值能否持续性增长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这正是绝大多数邮票所不具备的,而“庚申年”邮票邮资凭证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被集邮者大量使用,从而使得存世量骤降;从单纯的邮资凭证价值逐步演变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投资工具,使其价值得到了升华,完全跳出了邮资凭证的范围。
  最后则是资金的进驻度极高,并且具有不可复制性。依笔者的愚见,“庚申年”邮票是市场上资金流量集中度最高的品种之一,并且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尽管“辛酉年”邮票的发行量与“庚申年”相比并不悬殊,但价格却是相差甚远,这就是资金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庚申年”邮票在上市之初就受到了资金的格外关照,从而为其打下了坚实的价值基础;也就是说,它的起点就已经凌驾于任何品种之上了,“辛酉年”邮票也不例外。资金流向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品种价值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庚申年”邮票又远远胜过其它任何一个品种。
当市场出现“灾难”的时候,无形资产价值往往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最强的生命力;而“庚申年”邮票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种。市场这些年来一直处于调整的状态,“庚申年”邮票也是深受其害,价格最低的时候还不足1300元;但是经受住了最为严格的考验,仍旧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而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垃圾邮票早已是跌入深渊。“庚申年”邮票的价格已从长期横盘的1600元上升至目前的2700元,成为价值投资的最高代表者,书写了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