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说 风 筝

晓 纪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风筝会暨第九届全国风筝展上,来自全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盛会,一时间异彩份呈的风筝在天空中竟相绽放光彩。
    "新鸯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杆。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向碧云端。"这是《北京竹枝词》中描述的我国古代放风筝的情景。
    关于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战争的需要,古人用木材作原料,根据飞鸟的外形建构,制成能在空中飞行的"木鸢"。后来,随着丝织业和造纸术的出现,木鸢不断发展、变化。直到唐代,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一直被应用在军事上的木鸢才开始向民间娱乐转化,而逐渐发展成为今日的风筝。
    我国风筝多种多样,代表作有北京沙燕风筝、天津软翅风筝、广东灵芝风筝、南通六角纸鹞和山东长串风筝等。沙燕风筝是将普通的燕子幻化成充满了人的精神的燕子,其中有为人们所喜爱的"大胖小子"、象征夫妻恩爱的"比翼燕"等,形状大都像一个"大"字。软翅风筝运用软翅结构,作成飞鸟或昆虫的翅膀等,还可以将许多小软翅排在一起,构成一只大的风筝,如"百鸟朝凤"。六角纸鹞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有六个凸角的风筝,也可将几个这样的风筝合在一起,称为"七连星"或"九连星",这种风筝大都装有"口"(球哨口统称"口",通常用葫芦、果壳等制作)或"哨",放飞时发出不同的声响,好似雄壮的空中交响。灵芝风筝,是一种腰子形的拍子风筝,放飞时形成一对稍向下弯的"膀兜",中间有一长杆,下扎鹿口灵芝的图案,造型别致。长串风筝以龙头蜈蚣最为突出,也有二龙戏珠等传统风筝。
    风筝不仅为老百姓所喜爱,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明代文学家徐渭一生写过十多首有关风筝的题画诗。画家仇英在临摹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把东京汴梁儿童放风筝的内容收在其中。清代郑板桥也曾做诗云:"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等。曹雪芹不仅在《红楼梦》中写入放风筝的情节,而且还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风筝的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
    历史发展到今天,风筝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每年四月要在风筝之都潍坊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潍坊国际风筝节。我国风筝的制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小的可以放在手掌或火柴盒中,大的可以有几百米长。(附图 为我国发行的两套风筝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