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小 方 寸 童 趣 浓

林霏开
 

    最早拜倒在儿童画面前的,往往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著名的艺术家。各国都纷纷把乳臭未干的儿童画搬上邮票。
    1995年,美国曾发行含16枚邮票的《地球日》小版张,采用的4幅图画,是在前一年从15万名8-13岁儿童的参赛作品里挑选出来的。在浴缸里洗刷地球;从太阳上接电线插到房顶上,以取得太阳能……种种想象和稚拙的笔触,都使人忍俊不禁。我国1983年发行4枚一套的邮票《儿童画选》,比较写实;1989年又发行《儿童生活》附捐邮票,选用的4幅儿童画,想象的翅膀就展开了。2000年"六一"节发行了《世纪交替--21世纪展望》邮票一套8枚,其图案是从全国儿童邮票设计竞赛中评选出来的。
    说到各国邮票上的儿童游戏,我们可看到许多共通的东西。例如,瑞典、新加坡邮票上的抽陀螺(上海人叫抽"贱骨头"),摩纳哥、苏里南邮票上的跳绳,新加坡、摩纳哥邮票上的打弹子,荷兰邮票上的捉迷藏,圣马力诺邮票上的"造房子"……这些"儿童情景",中国人看见了都不会感到陌生。
    荷兰是发行儿童福利附捐邮票小版张最为突出的国家,从1965年以来,每年不断。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技对下一代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反映在荷兰邮票上。他们即使采用儿童画,也突出"电脑绘画"。1993年荷兰的附捐小版张,主题为《儿童与传媒》,夸张地描绘了报刊、广播、电视对孩子们头脑的轰炸,寓意十分深刻。
    经典玩偶与上几个世纪的玩具,已成为收藏界的宝贝,也成了欧美及大洋洲国家的热门邮票选题。与怀旧倾向相反的另一端,是迪斯尼卡通邮票的泛滥,因其商业气氛太浓了,被集邮界所轻视。而有些童话、民间故事的邮票,由于制作精良,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如六十至八十年代民主德国邮票曾讲述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普希金的《公主和七勇士》、格林的《魔桌》、《奇怪的姓》等,这些小版张至今受到人们的珍藏。我国八十年代发行的小本票《童话--咕咚》、《寓言--刻舟求剑》,既充满童趣又富于教育意义;去年的小本票《小鲤鱼跳龙门》,继承和发扬了二十年前的设计传统。
    儿童题材邮票中的艺术精华,是那些取自传世名画的细部形象。在各国邮票上,我们见到过拉斐尔、提香、鲁本斯、牟利罗、戈雅、哈尔斯、劳伦斯、莫奈、雷诺阿等大画家所描绘的儿童。这些邮票,艺术的美超过生活的美,使集邮者观赏的眼睛,一下子变得无比的纯真。
    图1:俄罗斯《木偶奇遇记》;图2:日本《机器猫送信》;图3:墨西哥《预防小儿麻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