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古镇》和《聊斋志异》欣赏

朱马牛
 

    4月新邮堪称今年新邮重头戏之一,《水乡古镇》和《聊斋志异》都出自名家手笔,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备受关注。
       
(一)
   在看惯了绚丽缤纷的邮票之后,《水乡古镇》使人领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素雅和简洁。小桥流水人家,本身就独具水墨画意境,故以水墨画表现之,乃水乳交融。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水墨画的力量亦是建筑在对景物的悉心观察、深刻领悟和具体描写上。这套邮票的具体表现手法,愚以为属写意画,但又介于大小写意之间。因其不但笔法豪放,笔势潇洒,水墨淋漓,高度概括,且对部分建筑物及木船的描绘较为工致。
    通常情况下,水墨画因设色单调而不易出效果,但有其自身好处。这套邮票的设计,不但可以看出作者对笔法的轻重缓急把握得体,水墨之浓淡干湿运用得当,而且可以看出,画家揉进了自己擅长的油画表现手段,即注意光线、冷暖等色调关系的处置,因而达到了"墨分五色"之效,虚实相生,水色相溶,颇具神采。
    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水乡古镇》在白色的安排上亦特别讲究。一方面在各主图之外"留白",另一方面将白色作为主图有机组成部分,这表现在屋墙之"白"和河流之"白",既丰富了层次,又突出了地方特色:古宅之墙为粉白,穿街之河为清澈。
    余秋雨先生曾在散文《江南小镇》中谈其感受:"像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愚以为,欣赏《水乡古镇》邮票也宜持淡泊宁静之心态,慢慢品味,方能渐入佳境。于是,你便会感到这看似素朴单纯至极的画面,原来是"笔简而意不减",意境深远,回味悠长。
    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本竖式小本票。其艺术特色,愚觉得一是灵活地借鉴书籍装帧艺术形式,二是重视整体布局,三是讲究装饰效果,四是注意节奏感和韵律感。
    不足和可商榷之处,一是邮票左边的"留白",似宽了一点,可否多腾出一点地方来用于主图?二是邮票左上角的黑色小块及本票封面的黑色大块因无具体意象而显得有点抽象,且黑色似过于浓重。
    吴歌荡桨惊起白鸥眠,《水乡古镇》可惹邮人醉。
       
(二)
    用很传统的工笔重彩国画形式来表现很传统的古典小说题材,可谓两两相投。愚认为,《聊斋志异》邮票也可视为同名小说的新插图。诚然,已出的古典小说邮票和古典戏剧邮票亦可看成是为同名原著所绘制的新插图,但《聊斋志异》邮票不同点在于,在体现对原著的从属性这一插图基本特点的同时,所体现出的插图另一基本特点--独立性,比其他邮票更典型更突出,因为5篇独立成篇的小说都只有惟一的一幅"插图",5幅"插图"互相毫无人物故事情节的任何联系。也正基于此,设计者在这具有"惟一性"的作品创作中,得更加注重对原著的提炼概括和集中表现。由于作者细读熟读精读原著,深得原著精髓,更加之具有深厚的造型功力和笔墨功夫,故作品生动传神,摇人心旌。
    与作者以前创作的《三国演义》第一、二组邮票对比,《聊斋志异》的线条似更偏于写实。而《三国演义》邮票在塑造人物形象及衬景、用品等方面,线条的运用更偏于夸张。因此,《聊斋志异》之线条比《三国演义》更细密、精微,我想,这是不是由于虽然两者都在注重刻画人物,但《聊斋志异》更着重表达情感,而《三国演义》则更侧重渲染场面?
    还需特别称道的是,邮票的画面布局很为讲究,能将人物、景物、器具巧妙组合,颇见功底。《婴宁》画面正中,一棵大树将二人隔开,但隔而不断,不过面值有部分与树干重叠而欠清晰。小型张尤其注重环境描绘,道观和树木占了大部画面,再加之云烟缭绕,仙气氤氲,更可见道家之胜场。小型张整个画面很耐看,边纸图案也衬托主题,但边纸似宽了些。《阿宝》的布局构图最简单,愚认为效果最佳,那就是作者特意大大地夸大了圆形窗口以突出窗内人物,而窗内除人物外还有桌椅、插花的花瓶、窗棂和鹦鹉,但仍很疏朗,且整个圆窗画面很像一幅非常典雅的古代纨扇仕女画。
    鲁迅先生曾说《聊斋志异》小说令"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我认为,《聊斋志异》邮票也能使邮人耳目为之一新。
        (三)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分为写意与工笔两大类。邮人有幸能在一个月内先后看到以这两种形式专门绘制的邮票。中国画一般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4月两套邮票即占了两大画科。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着重营造意境,这两套邮票都意境隽永,引人遐思。由于都是采用传统绘画技法,所以古意盎然。但是,画家又注意到"笔墨当随时代",故作品又不泛新鲜活力。
    艺术贵在创新、不断自辟蹊径的作品才更具生命力。细赏两套邮票,便不难感悟到画家们可贵的开拓创新精神,他们都是遵守程式又不拘泥程式,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所以这两套邮票在整个新中国邮票中别具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