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 票 的 要 素

丁一凡
 

    每一枚邮票一般都具有以下要素:
    第一,邮票的铭记,即邮票票面上表示发行该邮票的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标记,表达方式一般多用文字或缩写字母。而对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行邮票上的铭记可能是不同的。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初在邮票上使用的铭记是"中华人民邮政";1950年2月以后,改用"中国人民邮政";1992年初至今,则用中文"中国邮政"和英文(CHINA)。个别国家或地区发行的邮票上,只印代表该国(或地区)的领导人形象或象征该国或地区的专门徽志。如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邮票的国家--英国,邮票上一直不印文字铭记,而以国王侧面头像或皇冠来表示,对此,各国集邮者都已熟知和习惯了。
    第二,邮票的面值,即在邮票票面上印刷的邮资金额及相应货币单位。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国际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既简明醒目,又易于识别。由于各国或地区的文字不同,邮票面值的货币单位自然就不一致了。虽然多数货币单位是"分、角、元",但只能以邮票发行国或地区使用的文字来表示。如我国1949年10月至1955年2月发行的邮票,因当时使用的是旧币值的人民币,所以邮票面值的货币单位是"圆";自1955年6月起,改用新人民币的货币单位"分、角、元"。另外,有一些国家发行的邮票,其面值为该国民族文字中的数字,这在早期邮票中可见,近期的邮票则是阿拉伯数字和民族数字并存。如阿拉伯国家用波斯文数字或土耳其文数字,我国西藏地方邮政发行的邮票,用藏文数字表示面值。
    此外,还有用文字代表面值的。如美国在1978年5月发行的"A"字邮票,代表面值为15美分。新加坡发行的本地使用的邮票上是英文文字说明,代表重量为20克以内的本地平信邮资(目前是22分)。而附捐邮票除有邮票面值邮资金额外,还有捐助的附加费。其他还有如"单位邮票"、"无面值免费邮票"等。说明邮票面值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这些在一些著名的邮票目录中都可查阅到。
    第三,邮票的图案,一般是指邮票票面上印刷的图及文字。特别是邮票票面上的"主图"和"边框"(或"边饰")。主图是邮票图案表示的中心内容。100多年前发行的邮票主图多为帝王或著名人物的头像、面值数字或代表性徽志。随着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邮票主图也日益多样化。邮票的主图不仅反映邮票发行国的政治、军事、科技等内容,而且该国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自然风光、体育运动、动物植物、重大事件等题材也经常出现在主图上。同时,由花纹、线条或文字等组成邮票画面的边框,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使各国或地区发行的邮票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独特风格。使邮票不仅如同一部微型"百科全书",更成为宣传本国风貌的一个窗口。邮票图案的多姿多彩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许多人为之倾倒,走上了集邮的道路。
    铭记、面值、图案这三项邮票的要素,对集邮者来说各有不同的用途。通过"铭记"可以知道是那个国家或地区发行的邮票,并了解其使用范围等。"面值"不仅可分析该枚邮票主要用于那种邮政业务,还可了解该国邮政资费的变化情况。而"图案"更是专题集邮者注意的东西。集邮者通过邮票的要素可对一国的邮政历史、邮票的设计与发行等进行研究,也通过此要素去决定是否收集或如何利用该邮票或其实寄邮品。
    邮票的票面除上述三项要素外,有的国家还在邮票图案下方印有一些文字。常见的是图案的名称、年份等。我国1949年10月以来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其图案下方印有表示票种、套号、图号、年份等文字,我们称之为"邮票志号",是邮票编号顺序的一种标志。如1980年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图案下方印有"J58(4-1)1980"志号。"J"是票种标志,表示是纪念邮票;"58"为套号,是J字邮票中的第58套;"(4-1)"中的"4"表示该套邮票共4枚,"1"表示该邮票是全套邮票中的第1枚;而"1980"则是发行该邮票的年份。1992年起,志号又改为按年份编号,如1992-14(1-1)。采用邮票志号,方便了集邮者对邮票的识别与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