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即将到来的郭老八十六岁生日,祝郭老健康长寿! 

七 十 载 集 邮 情

--记我国著名集邮家郭润康

刘庆田

    2002年2月2日,是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八十五岁生日。全国各地邮友纷纷向他祝贺,祝他健康长寿,为我国集邮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郭老是贵州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全国集邮联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邮展评审员。他从1931年开始集邮,1942年开始撰写集邮文章,成果累累。
    郭老终身与邮票打交道,收藏了不少邮品,但他心胸开阔,时刻想着国家,想着邮友。1966年,他把长期收集的两大本孙中山邮票,捐赠给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为该馆颇有意义的藏品之一,直到2001年该馆还给郭老来信谈及此事。他精心收藏的黔区加盖等较为珍贵的邮品,无偿送给了贵阳的一个邮友。他的新中国快件、附加费、贺年有奖明信片、风景戳、体育运动、生肖等邮集或系列邮品,都支援了省内外的邮友,为这些邮友编组、充实相关邮集创造了条件。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可以说是郭老的座右铭。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宣传这句话,并身体力行。50多年前,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掌握了邮识,"对于邮品真伪之鉴别,罕贵之程度,变体之贵贱,齿孔之大小,刷色之变化,纸质之分类,才能迎刃而解。"为了传播邮识,推动集邮研究,发展集邮活动,他在1942年6月与其他人一起,在贵阳发起组织金竹邮票会,并主编《金竹邮刊》。1945年又主编《万寿邮刊》。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郭老不仅在贵阳主编邮刊,还积极为上海的《近代邮刊》等写稿,《近代邮刊》从三卷一期到四卷四期,连续13期刊载他撰写的邮学名词614条。据了解,他在那段时间共写邮学名词两千多条,充分显示了他的坚强毅力,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对集邮事业的无限深情。
    解放以后,郭老的邮学研究更深更细,撰写的文章更为精彩。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国各地集邮队伍日益扩大,集邮报刊不断增加,他更感到宣传集邮知识,弘扬健康的集邮文化,引导集邮爱好者树立正确的集邮观,倡导高尚的邮风邮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年事日高,但写作热情不减,凡各地报刊约稿,他都认真对待,而且一篇稿子给一个报社,每写一篇稿子都有登记。从1982年全国集邮联成立,到1997年他八十岁时,15年时间共撰写集邮文章2747篇,平均每年撰写183篇。八十岁以后,仍然笔耕不辍,成稿数大大增加。1998、1999、2000、2001年分别为135篇、155篇、165篇、179篇,平均每年157篇。请想一想,八十多岁的老人,每两天就要写一篇文章,这是何等的毅力!充分体现了老人的责任感和贡献精神。对于每天都要收到的全国各地询问有关邮识,要求代查资料,代买邮品,为编组邮集请求指导的来信,郭老总是满腔热情回复。有时为准确回复一封信,要查一两个小时的资料,在集邮界传为佳话。有的邮友说如把这些回信集中起来出版(即使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一本知识性、实用性很强的书。
    郭老的文章,不仅写得多,文字通俗,立意新,特点鲜明,分析透彻,受到各地集邮报刊和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欢迎。1995年8月北京科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郭老的《集邮传真》,第一版1万册很快销售一空,不得不加印。1997年8月,《郭润康集邮文选》第一集(1942--1949)出版发行。2000年10月,《郭润康集邮文选》第二集(1950--1990)出版发行。三本书共90多万字。前两本书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上分别获得镀银奖、铜奖。这是我省的集邮文献第一次在世界邮展中获此殊荣。除此之外,在《方寸映晚霞》、《方寸红夕阳》、《方寸乐桑榆》三本书中,还收录了郭老的200多篇文章,约五六十万字。这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凝聚了郭老一生研究邮学的心血,是对我国集邮事业的莫大贡献。
    高尚的邮德,丰富的邮识,永不罢休的钻研精神,使郭老在全国集邮界中享有高尚的声誉。1987年、1992年两次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受到全国集邮联的表彰。先后参加了《中国集邮史》、《中国邮票史》第四卷的撰写、审定工作。为了系统研究郭老的集邮思想、集邮经验、写作特点,学习他崇高的邮德,1997年3月,郭润康集邮研究会在贵阳成立,受到全国集邮界的重视,目前已有会员近500人,分布在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底,由各地会员撰写的290篇文章,共45万字,汇集为《邮德·邮识·邮乐》一书出版。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对郭老集邮之路的分析、评论,表达了各地邮人对郭老的敬仰。其余部分从不同侧面对发展我国的集邮事业作了探讨,充分显示了郭润康研究会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