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附捐邮票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在内的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家邮政局及时启动近年建立的突发题材邮资票品发行机制,于5月19日临时增发特4-2003《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一套1枚。这是今年第一套动用专门志号发行的特别邮票,也是"特"字系列特别邮票首次出现附捐性质的品种:邮票面值80分,发行量1250万枚,发行的全部收入(500万元现金和价值500万元的邮票、邮品)捐赠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战斗,并作为医务工作者参加这场战斗的珍藏纪念。
  附捐邮票(R e lie t Su r tax S tam p
s)是一种除邮政业务资费外附收某项捐款的邮资凭证。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前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地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1897年6月发行的,面值为l便士,售价为1先令,超出部分即为附捐之用。
  附捐邮票在征收附加金额时有多种表现方法:1、邮票上未印出附捐的金额,只是出售时要加收附捐,如1897年前英国大洋洲殖民地维多利亚(今属澳大利亚)发行的附捐邮票。2、邮资面值与附加金额同时分别印出,如1897年南威尔士附捐邮票。3、在邮票上加印"附收××(金额)"字样,如我国1920年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4、瑞士1937年开始采用加法符号"+"来处理,如10+5,前面的10为邮政邮资面值,后面的5分为附加的捐款金额。目前这个一目了然的公式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此外还有一种不依附邮资价值的单纯捐资"邮票",也称"义务税邮票"。亦在邮局出售,寄信人必须在信函贴用正规邮票的同时,贴用这种义务税邮票。
  1920年黄河决口,为赈济沿岸的灾民,旧中华邮政于当年12月1日发行了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附收赈捐》邮票3枚。全套邮票是利用先前发行的帆船图普通邮票中的2分、4分、6分票统一加盖"附收赈捐壹分"字样;同时还依次加盖"壹分"、"叁分"、"伍分"字样,这样与"附收赈捐壹分"加起来正好仍是邮票的原印面值(见图)。此举不仅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附捐邮票样式;还表明邮政当局实际是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业务收入以购邮者的名义作为附捐,没有强制增加公众的负担。换言之,邮票加盖后邮政业务资费面值是减少了。
  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我国,致使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中国民众被迫颠沛流离。当时的国民政府于1939年指令交通部转饬邮政总局,筹印一组《赈济难民》特种邮票,按照面值附收赈捐款一倍,汇缴政府作为救济之用。随后,就是这中国第一套专印附捐邮票的诞生,竟和它表现的主题一样,可谓多灾多难:根据数十年后出现的印制样票显示,邮政总局主管所签署的《赈济难民》邮票委托纽约美国钞票公司的最初付印时间为1941年11月4日。印成交货自美国装船发往印度加尔各答,继而准备再航空转运中国,孰料海运途中船只被日军飞机炸毁,邮票损失了大部分,只能请厂方利用原版模补印。待邮票补齐已经到了1944年下半年,邮票上原印面值已与彼时邮政业务资例严重不符,故而由重庆中央印刷厂用凸版在主图下端划掉原印面值的同时,以极小的黑色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印邮资面值及附捐面值,于1944年10月10日开始发行,好端端的专印邮票,不及面世便成了加字邮票。
  为响应当时的国民政府积极倡导防治结核病(以往中国大部分地区及现时港澳台地区习称"痨病"),旧中华邮政1948年7月5日发行《资助防痨》附捐邮票一套有齿及无齿各3枚。每枚邮票除去使用的面值外,另外再加收2000元的捐款,汇总上交充作防痨基金。邮票图案统一以万里长城为主图,突出了烽火台的造型,比喻有备无患,面值、刷色依次是:5000+2000元,青莲、10000+2000元,淡茶、15000+2000元,蓝灰(该面值有齿票,有漏红色标志变体);上端左角皆套印红色防痨标志。这是迄今中国惟一一套无齿孔附捐邮票,首次在中国邮资凭证上出现具体疾病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84年2月16日,原邮电部才发行第一套附捐邮票T92《儿童》特种邮票2枚。第1枚"在阳光下"以女童为主图,第2枚"健康成长"以男童为主图,面值各为8分邮资加附捐金额2分(见图)。全套邮票售出后集资60万元,通过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支援儿童福利事业。故邮票左下角都印有图案为双手托起的一株幼苗,表示全社会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会徽。1985年3月15日,原邮电部又发行T105《中国残疾人》特种附捐邮票一套4枚。"盲文"、"哑语"、"假肢"、"轮椅"等4枚邮票的面值均由8分邮资加2分捐资组成。这是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所以全套邮票的正下方统一印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梅花型会徽。1989年6月1日恰逢联合国国际儿童十年和国际儿童节40周年纪念日,原邮电部发行第二套儿童附捐邮票T137《儿童生活》特种邮票4枚,纵向连印。选取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美术组创作的一组以我国儿童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及面向世界、面向科学、面向未来为主题的儿童画。邮票图案分别为"我的好朋友"、"企鹅,你好"、"我的鸟"和"拍球",每枚面值各为8分邮资+4分附捐金额。
  1991年,我国长江、淮河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成灾,根据形势原邮电部临时决定当年9月14日增加发行T168《赈灾》特种邮票一套1枚。从志号上讲这是最后一套"T"字头邮票,1992年起,纪特邮票实行年度编号。T168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主题,蓝色水面浮现鲜红的心手相连图案。《赈灾》邮票的面值设置放弃了传统附捐的形式,只有单一的80分高值(当时的国内平信起重资费为20分,80分是国内邮政快件起重资费),通过原邮电部宣布把照面值出售的全部邮票款捐献灾区,显示其"不是附捐超过附捐"(连邮政业务收入都捐出,可谓"全捐")的性质。T168面世之际适遇邮市风潮,为抑制炒家,发行量从计划的1500万升为4000万,让邮商们不知不觉为灾区出了一把力。
  1998年夏秋,我国各大河流频发特大洪水。为捐助灾区,刚挂牌不久的国家邮政局当年9月10日第一时间增发1998-31T《抗洪赈灾》特种附捐邮票一套1枚。邮票面值50分,附捐50分,邮票设计师开创性地以相对独立的副票来承载50分的附捐(副票即是与邮票印在一起的有价附捐签条)。副票图案不仅延伸了主题为"爱心同在、众志成城"的邮票表现空间:众字形的人墙挡住了浪高流急的洪水,被誉为图文俱佳的典范,荣膺全国年度最佳邮票评选的第一个特别奖;也昭示我国附捐邮票暂别"+"。另外,50分的附捐副票酷似一张完整的邮票,常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撕下来单独贴用邮寄,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后遗症。
  最新的特4沿袭T168《赈灾》特种邮票的模式,是时隔半个多世纪,中国邮政第二次为救治一种特定的传染病发行的附捐邮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同疾病的斗争还任重而道远。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抗非典题材邮票,特4画面用一个象征非典病原体的一种新冠状病毒的红色圆圈,里面是黑色字体的世界卫生组织(W H O)为非典正式定名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 re A cu te R e sp ira to ry Synd rom e s)的英文缩写"SARS",提醒人们病魔的威胁;再划一道意为禁止的红色斜杠,表明人们战胜病魔的坚定决心。颇显邮票设计与时俱进的特色是,一如近期新邮,特4也安排了给设计者更大发挥余地的小版张,共计12枚邮票的排列斜看不就是一个代表必胜的大写英文字母"V"吗?!四周围绕的是这场无硝烟战争的主战场医院的专业色调---消毒、清洁、不失温馨;边纸右上方一名直接对抗病魔的白衣天使的面部特写赫然醒目,虽然她(他)全副隔离装束,但一双明亮的眼睛实实在在给人们力量和希望。上下边纸分饰一颗红心和许多颗心筑起的防线,生动地诠释了"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主题。
  中国的附捐邮票(邮政用品)形式多种多样,几乎每种都有迥异于常规邮资票品的花样(遗憾的是,英国早在1890年就发行过附捐邮资信封。中国附捐题材却在邮资封片、邮资邮简、邮资信卡等邮政用品领域一直处于空白,盼望短时期内填补)。反过来说,惟有与众不同的附捐邮票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募集捐款的目的。缘于此,每种附捐邮资票品一问世即受到超越集邮圈的社会关注。早期品种跻身珍邮行列自不待言;新中国的几套无一不曾在市场中独领风骚,或成为行情启动的风向标,或导致行情逆转。结果像T168《赈灾》、"希望工程"片都是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再加印,直至天量。这一切,包含着邮政职工的片片爱心。与之相对应,自然消耗量惊人的附捐邮资票品始终是市场的亮点和强势品种,无论你何时买卖、展示,获取正当利润、褒奖的同时随时表露着你的一份浓浓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