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 邮 用 品

 

    专供集邮活动使用的物品。邮票是微型艺术品,具有收藏、欣赏和文物史料价值。集邮者在进行收集、整理、欣赏、研究活动时,需要具备相应的集邮用品。
集邮用品按其本身的功能,大致分为三类:
①集藏用品类,主要供集邮品的集藏。包括集邮品插册(邮票插册、小型张插册、明信片插册、首日封插册),邮票贴册、贴页(片),邮票图谱贴册,胶水纸等。
②保护用品类,主要用于保护集邮品。包括护邮袋、护邮套、邮票镊子等。
③研究用品类,主要供研究集邮品使用。包括放大镜、量齿尺、水印检测器、发光检测器、标示箭头、色度标等。
集邮用品的规格和质量检测,除邮票贴片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一)贴票册供粘贴邮票用的簿册。贴票册由若干纸质平整、光洁度好的邮票贴片组成。分固定式、活页式两种。使用时,先将集邮品装入护邮袋内,再按个人的组编思维与审美情趣,将护邮袋粘贴在邮票贴片上,并辅以简洁文字说明。邮票贴片,又称贴页。国际邮展标准贴片的规格为215×280(mm)和258×280(mm)两种。有的贴片上印有168×238(mm)的框线,框线内印有浅色的坐标格,用于集邮品定位、调整距离和水平。邮票贴片分白片和图谱片(印有邮票图案以及相关邮票资料)两种。集邮者多采用活页式的白片,因其宜于发挥集邮者的聪明才智,展示研究成果,还可随意调整集邮品的布局,组编参展邮集。
(二)插票册供集藏邮票用的簿册,又称邮票插册、集邮册。插票册一般用较厚的纸板制成,内有固定的插票页;在插票页上嵌有用玻璃纸或透明胶片做成的插槽,供插放邮票用。因邮票能在插票册内随意插入、提取,故集邮者多作为暂时存放邮票使用。这种邮票插册,遇气候潮湿或在亚热带地区使用,邮票背胶极易与插票页粘连;无法提取;或致使邮票发霉。若遇插槽透明胶片材质低劣,也易使邮票出现化学反映。因此,制作插票册的材料必须讲究,以不损坏邮票品相为选材标准。同时,存放时需要通风、防潮。与插票册同一类型的,尚有小型张、明信片、首日封插册。插票册的形式,分固定式和活页式两种。
(三)邮票镊子用于夹取邮票的工具,又称邮票钳。邮票是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的轻小精美艺术品,集邮者在欣赏、研究邮票过程中,非常重视对邮票品相的保护,防止因手触摸造成对邮票的种种污染或损坏。因此,邮票镊子便成为集邮者必备的专用工具。邮票镊子的外形及使用方法与其它镊子相同,在制作上多采用不锈钢材,夹取邮票的一端呈扁平状、似铲头、无棱角,表面光洁平滑,富有弹性,松紧度适宜,使用时不落夹痕。
(四)齿度计测量邮票齿孔度数的工具,又称量齿尺,是邮票研究必备的专用工具。齿度计于1866年由法国邮票研究家勒格拉发明,同时他还发表了《关于邮票齿孔研究》的专著。其计量方法是将邮票的任何一边放在2cm的长度内,计算邮票齿孔个数,总数即为齿孔度。假如齿孔的总数是11个,其齿孔度即为11度。勒格拉的计量方法,至今仍在沿用。齿度计用纸板、或金属板、或硬透明材料制成。形状似尺,其上刻印有20多个量度区(每区长度2cm),各量度区都由一定数量的黑圆点或射线组成。邮票在齿度计上移动,当邮票的齿孔与某量度区的黑圆点或射线完全吻合时,吻合区内标示的数字,即为齿孔度。
(五)护邮袋为防止邮票污损套于邮票外的透明袋状物。早期的护邮袋,多为集邮者用玻璃纸自行裁叠而成。在使用中,玻璃纸受潮易收缩,袋内邮票齿尖常有损伤发生。高分子透明塑胶材料被广泛应用后,护邮袋的制作材料已由PVC塑胶片取代。用PVC塑胶片制成的护邮袋,多为夹片式。它是由一张无色透明塑胶片与另一张黑色或深绿色塑胶片重合,其底部经热合后,再将深色塑胶片背面涂抹一层薄胶制成。集邮者在使用时,根据邮票大小,选用相应规格的护邮袋,将邮票装入护邮袋后,再将护邮袋粘贴在邮票贴片上即可。夹片式护邮袋,质地坚挺,静电吸合,清晰度高,易空气流通,能防止邮票粘连受损,宜于保护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