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邮市低迷的思考

樊家成
 

    目前的邮市,低迷得奄奄一息,号称数千万的集邮大军溃散得剩几百万;坚持在全额预订政策下的集邮者,面对连年打折的邮品怨声载道;为数不多的邮商和投资者更是苦不堪言;各地邮市大多名存实亡。面对此情此景,集邮大众感慨万千,亦促使笔者随波逐流,思考再三,方一吐积郁。
  一、谁蹂躏了中国的集邮事业
  民间的集邮收藏活动,从"地下游击队"式的暗中交流,到走向合法的堂而皇之的大厅交易和国家邮政局(以下统称当局)依赖经营集邮品为支柱收入的今天,已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中国特色"的集邮事业。但这一新兴的、高尚的事业正待发展之际,却遭到了无情的蹂躏,从全国的邮市实况可见一斑。
  自1992年至今的编年票,普遍打折早已司空见惯,但有的最低打到一二折。港澳回归金箔纪念张按面值打到三折,港张按120元的发行价已不足零头。"回归"雪耻,政治意义重大深远,但留下的"国家名片"却又受辱,伟人形象遭到坫污。
  近几年,在集邮界出现三种"时尚"语言和一个潜生意识,其语言一曰邮政"圈钱"、"吸血";二曰邮商"金盆洗手";三曰"你怎么还集 邮";潜在意识是"等待胜利大逃亡"。据笔者调查,冰城哈尔滨两个邮市的情况,原大小邮商近200人,现不足十分之一,且兼营其他,二分天下早无踪影。八月份回老家海城市,有幸去逛邮市(集邮公司),大厅竟无一邮人,如今集邮似乎成了一种"黑暗面"。一些邮协会员退会了,众多的新老集邮者走了,那些想集邮的人谁还敢入这个"门"?学生们的家长是否还会给孩子掏腰包?接班人怎么培养?如何在农村开展集邮?又如何发展中国的集邮事业呢?在邮市极度低迷的今天,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何入手?邮市低迷是表象,集邮事业受挫才是实质。为何受挫?直言不讳地讲,是当局决策层(含邮总)自身蹂躏的结果,请看下述是否妥帖。
  1.指导思想偏差,决策失误。多年前,当局某领导喊出了"要把邮市搞得像股市一样火热"的豪言壮语;"三年扭亏"的赌注主要押在集邮收入上;嘴上说的是"讲政治"、"三个代表",施行的政策行为无一不是圈钱、助炒。2.杠杆效应。二十多年来,新中国的邮票价日经多次(约9次)上调,后几次都翻着眼头地上,市场价即官价,美其名曰"结算价",官方早把邮品当商品。3."短腿"效应。97大潮后集邮品价格全面回落,调价失控,当局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怕利益受损,又相继发行"短腿"邮品刺激市场。4."增全减量"。所发行的集邮品量大成灾后不得不"减量",仅靠"增套"弥补损失,此法如获至宝,反复运用几个"周期"。5."全额预订"。这是集邮总公司成立后送给邮人的见面礼,也是-张上去就下不来的"贼船票",无利亏本没办法,民意受辱;想上"船"的又购不起"票",天知道限制了多少集邮爱好者。6.全面出击。"短腿"量少利薄不过瘾,通过小版式的火力侦察,终于在今年全面突破,套套有小版,且有部分带加字,提高了"黄金"的层色。7.法制淡薄。违规、"早产"从没间断;害人的玫瑰大白片如何能在全国同时期地抛出?至今背景不明;业内"蛀虫"、腐败分子依法查处了多少?
  综上所述,无一不给邮人带来伤害,无一不给邮市造成后患,特别是一些助炒的政策、措施及其产物,更是给邮市带来一次次立竿见影的灾难。这种灾难不是炒家、赝品等因素所能危及的,而是当局的政策失误所致。仅从今年的大小版并举来看,不论后市的小版有多么光彩亮丽,就日前看确实加速导致了邮市的萎缩,尽管热点频出,但都如昙花一现,相当部分难逃打折厄运,这是当局不曾预料、更不愿看到的苦果。如不发行小版,编年小型张板块能连跌几个台阶吗?今年,若无小版的冲击,其张票按现在的发行量,市场形势将会是两个天地。
  二、集邮事业,谁主沉浮
  邮市低迷近七年的历程中,尽管当局采取多项政策调控,邮品发行量一减再减,新开发的各种刺激品一炒再炒,不仅没有奏效,反而使市场越来越走向前所未有的低迷。97大潮后,多少邮文从1999年就开始评测邮市向好,甚至要出现"龙市",但都化为美丽的泡影,连五、六年出现一个高潮的周期规律出被无情地推翻。为什么当局不断的"利奸"政策激活不了市场?为什么炒家不断的热炒带动不起市场?为什么"邮评家"富有哲理的强大舆论不能唤醒市场?这些以往有效的"激素"为何今天失去了灵验?显而易见,是因为邮票变成了害人的"商品",邮市脱离了"集邮轨道",缺少了集邮大众的根基。
  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中邮票增添了"商品"的色彩,但集邮的属性是消耗与沉淀,没有众多的集邮者参与,其"商品"的价值会大打折扣。面对这弊大于利和深受其害的大折扣,谁知道会折去多少善良的邮人和可怜的投资者?如果没有他们还谈什么集邮?谈什么邮票的"商品"价值?当局发行集邮品固然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是行业利益的需要,但要考虑到众邮人的利益,不要求给子他们什么恩惠,但要能体现"早集邮早受益"的原则,随着时光的流逝,所购邮品能稳步增值,能"以邮养邮"。以前,不少老集邮者都是靠"以邮养邮"过来的,他们不仅自己在精神文化与经济利益方面获得了满足,还影响带动了周围众人参与集邮。而现在呢?连众多的老集邮者都讲"编年票10年后再集都不晚",还有大多投资者都准备市场有行情"解套"后而远离邮市。这意味着什么?不值得当局深思吗?
  集邮事业是国家的事业,也是全民的事业,集邮事业兴则邮市兴、邮市兴才有邮司、邮商的饭吃,当局也不例外,何况你还要养活"-大家"。从这个角度看,集邮大众就是你的衣食父母和"上帝",因此,其必须摆正自身位置。对于当局,还必须端正为集邮大众服务的意识,所施行的政策和行为不能再只"圈钱"不"圈人"了,在"浮"与"覆"面前.应该有一个决择了。
  明年的新邮发行计划和预订方式基本明了,看出了当局用心之良苦是前所未有的,好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良好的题材达到了吸引邮迷的目的,但邮人对新出台的几种预订方式似乎不适应,笔者仅从冰城了解,目前预订的情况并不乐观。笔者断言,散去的邮人不回归市场,集邮队伍小注入新鲜血液,期待邮市掀起高潮,结果只能还是期待,即使近期能有一个什么潮,也是虚象,并会夭折,今天中国的邮市和集邮事业,是觉醒的集邮大众主沉浮!
  三、呈当局的几条拙见
  首先,希望当局能进一步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摆正位置,明确服务宗旨,并加强所属行业(重点邮总、邮司)的法制建设,依法完善管理制度,发挥纪检部门的职能作用,对违法违纪和腐败行为及时严肃处理,树立人民邮政的好形象。
  其二,制定-些"人性化"的政策,这是时代赋予商家的一大策略。关爱集邮大众、关爱邮商和投资者。维护好他们的利益,能提高人气,增强凝聚力,因为他们能在困境中立足邮市,不仅为国家邮政作出了贡献,还是中国集邮事业的骨干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三,付出点"血本",尽快收购市场上有着重大政治意义的贬值邮品。如"回归"、"题词"等,使之恢复到面值之上,同时逐步实施销毁、盖销计划,这样,或许为振兴邮市打下不可估量的基础。
  其四,以战略眼光培育发展邮市,以广阔胸怀对待市场冷热变化。教育你的部下不能在热市面前嫉妒"红眼",当局自身也不能随意调策、改变初衷。要加强调研,掌握动向,既防恶炒,又要升温,引导市场走向健康的轨道,夯实基础,才能建起集邮事业的宏伟大厦。
  其五,兼听则明。要多听取邮人的呼声,并及时采纳合理的建议,方能得"民心"。多年来,众邮人呼吁的取消预订政策,为何行不通?是某环节没理顺还是某阶层怕少了垄断权、影响灰色收入而抱着不放?这是"病"!是市场经济时代惟一的一例SARS。相信集邮品敞开出售后,首先能消除恶炒和打折,邮政也不会降低收益。邮人等待回归集藏这一天。这天过后或许引来亿万人!